最后,在講話節(jié)奏上要有適當?shù)耐nD。講話時沒有節(jié)奏的控制,似乎講完就算完成任務(wù),這是許多人在講話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殊不知,適當?shù)耐nD可以給自己和聽眾留出思考的時間,同時也顯得講話有節(jié)奏感,易于控場。
學(xué)習(xí)口才最“吊詭”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知道、明白、了解、懂得,但是仍然開不了口,無法去表達!?? ——因為,“知識”不等于能力!能力,一定是訓(xùn)練出來的!
當時,老師規(guī)定每個人有5分鐘的說話時間,但是他卻講了不到一半就臉色發(fā)白,不得不十分困窘地走下講臺。
通過自嘲,既能獲得觀眾的同情加分,又能緩解自己的緊張,一舉多得。
兩年之后,富商應(yīng)邀參加一個商賈云集的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緊握著他的手不無感激地說:“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您。我一直認為我這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業(yè)績……”
英國教育社會學(xué)家格萊斯頓說:“99%的人不能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忽略了對嗓音的訓(xùn)練,他們認為這種訓(xùn)練不具有任何意義。”塑造良好的語言形象,塑造充滿魅力的聲音,是每一個人提高能力、開發(fā)潛能的重要途徑,更是每個人駕馭人生、改變生活、追求成功的無價之寶。
在美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商在路邊散步時,遇到一個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這個可憐的年輕人在寒風中啃著發(fā)霉的面包。有著同樣苦難經(jīng)歷的富商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后頭也不回地走開了。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于是連忙返回來,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并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不要介意。最后,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p>
尋找到了雙方的共同點,就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甚至可能產(chǎn)生“相見恨晚”的感覺。
所以,從大主題落腳到小細節(jié),對內(nèi)向的人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可以做出選擇,我可以改變現(xiàn)狀。其實,我也可以選擇接受現(xiàn)實,就做一個不要上臺的人。
可以說口才對人的影響很大,甚至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軌跡。那么,我們?nèi)绾巫叱隹诓诺恼`區(qū),讓自己擁有不錯的口才呢?
自我診斷,明確自己的說話能力 一個人如果想不斷樹立自己說話的信心和增強自己說話的魅力,真正做到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認真檢查并評價自己的說話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次會議上,經(jīng)理在講述前任董事長的過錯時,收到一張紙條:“當時你在哪里?”
如果你對別人表現(xiàn)出刻薄、冷淡和鄙視,那么對方談話的興趣也就消失了。哪怕你不喜歡聽他的話,或者你不同意他的意見,也要尊重別人。如果一聽到不喜歡的話,就表現(xiàn)出來不快和不滿,會把彼此的關(guān)系搞僵。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去教堂做禮拜。適逢一個傳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憐的語言講述非洲傳教士苦難的生活。當他說了5分鐘后,我馬上決定捐助50元;當他接著講了10分鐘后,我就決定把捐助數(shù)目減至25元;當他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個小時后,我又在心里把捐贈數(shù)目減到5元;當他最后講了一個小時,拿起缽子向聽眾哀求捐助,從我身邊走過的時候,我卻反而從里面偷走了2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