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學的演講課,第四節(jié)講到了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事先的逐字稿、練習、重復、甚至背誦,一句話:不做準備不足的演講。
可以說口才對人的影響很大,甚至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軌跡。那么,我們如何走出口才的誤區(qū),讓自己擁有不錯的演講口才呢?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去教堂做禮拜。適逢一個傳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憐的語言講述非洲傳教士苦難的生活。當他說了5分鐘后,我馬上決定捐助50元;當他接著講了10分鐘后,我就決定把捐助數(shù)目減至25元;當他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個小時后,我又在心里把捐贈數(shù)目減到5元;當他最后講了一個小時,拿起缽子向聽眾哀求捐助,從我身邊走過的時候,我卻反而從里面偷走了2元錢。
針對愛抖動的毛病,他對著鏡子進行練習,并在兩個肩膀上掛兩把劍,這樣就不會抖動了。
也許,面對冷場時,你采取了以上幾種方法,仍然沒有改變可憐的處境,大家對你的講話內容仍然是置若罔聞、不理不睬。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終止發(fā)言了。及時中止交談也不失為一個最佳選擇。因為,長時間的冷場對交流雙方來說,都是極不適宜的,也說明了這次談話確實是多余的,這正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與其死死硬撐,不如盡早放棄。

而且大多數(shù)觀眾跟你一樣,也不習慣公開演講,在這一點上你其實還挺有觀眾緣的。
梁王說:“不打比喻是不行的?!?/p>
人畢竟不是機器,如果沒有真情實感,場下背得再熟,上了場還是會忘詞兒;而且就算我們背下來了,背涌出來的東西讓人聽著也是味同嚼蠟。
1、打開心扉,調整態(tài)度,讓您更加積極快樂;
2、提升說服力,公眾演說具有感染力,展現(xiàn)領袖魅力;
3、提高個人精神面貌,提升與客戶溝通的自信和表達能力;
名記者馬可遜訪問過不少名人,他曾經(jīng)說:“許多人之所以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們不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這些人只關心自己要說的是什么,卻從不打開耳朵聽聽別人所說的……許多成名人士曾告訴我,他們所喜歡的,不是善于談話的人,而是那些靜聽者。只是這種人似乎要比其他任何好性格的人少見?!?/p>
在演講時,闊佬道格拉斯特地租用漂亮的專列,車后安放一尊大炮,每到一站就鳴30響,并且還配上喧鬧的樂隊。道格拉斯口出狂言:“要讓林肯這個鄉(xiāng)下佬聞聞貴族的氣味?!?/p>
7、克服緊張和怯場,增強當匯總講話的自信,語言生動,富于表現(xiàn)和感染力;
8、增加閱歷,結交高品質朋友。
每個人的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怯懦感,面對陌生的事物或人,我們總是很容易退縮、害怕,如果不能及時克服,它就會像影子一樣處處跟隨著你,成為你成功的阻礙。
最好的做法是,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你的觀點,而不是想當然地去表達你的想法。
試想一下,如果老者和顏悅色地說教,恐怕效果就會差很多。這種強迫式語言的影響力,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還不足以讓聽話人完全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