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15 11:32:16 瀏覽次數:886 返回列表
鈍邊是沿焊件厚度方向未開坡口的端面部分。根據工件厚度一般留有0.5——2.0毫米尺寸的鈍邊。如壁厚3毫米時,鈍邊應為0.5毫米,如壁厚在12毫米以上時,一般應為1.5毫米,較大不超過2毫米為宜,鈍邊太厚容易出現根部未焊透。太薄易被擊穿,出現較大的熔孔。
被氣割的金屬材料應具備下列條件: 1.純氧中能劇烈燃燒,其燃點和熔渣的熔點須低于材料本身的熔點。熔渣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易被氣流吹除。2.導熱性小。在切割過程中氧化反應能產生足夠的熱量,使切割部位的預熱速度超過材料的導熱速度,以保持切口前方的溫度始終高于燃點,切割才不致中斷。
學電焊,僅僅是靠實踐教學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進行電焊工培訓的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學員看懂一些基本的手法圖,理論與實踐結合,我們才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焊前準備:閱讀焊接工藝卡,了解施焊工件的材質、所需要的設備、工具和相關工藝參數,其中包括選用正確的焊機,(如焊接鋁合金則需要用交流焊機),正確的選用鎢極和氣體流量。
由于焊接過程中會產生電弧或明火,在有易燃物品的場所作業(yè)時,易引發(fā)火災。特別是在易燃易爆裝置區(qū)(包括坑、溝、槽等),貯存過易燃易爆介質的容器、塔、罐和管道上施焊時危險性更大。
三角形運條方法:焊條末端向前連續(xù)均勻的三角形運運。該運條方法適用于厚板的焊接,焊接根部時有利于熔化金屬焊縫的接頭良好。焊縫的接頭是單面焊雙面成形打底焊較難掌握的環(huán)節(jié)。
氣孔的分類,氣孔從其形狀上分,有球狀氣孔、條蟲狀氣孔;從數量上可分為單個氣孔和群狀氣孔。群狀氣孔又有均勻分布氣孔,密集狀氣孔和鏈狀分布氣孔之分。按氣孔內氣體成分分類,有氫氣孔、氮氣孔、二氧化碳氣孔、一氧化碳氣孔、氧氣孔等。熔焊氣孔多為氫氣孔和一氧化碳氣孔。
從產生溫度上看,裂紋分為兩類:(1)熱裂紋:產生于Ac3線附近的裂紋。一般是焊接完畢即出現,又稱結晶裂紋。這種二裂紋主要發(fā)生在晶界,裂紋面上有氧化色彩,失去金屬光澤。
冷裂紋:指在焊畢冷至馬氏體轉變溫度M3點以下產生的裂紋,一般是在焊后一段時間(幾小時,幾天甚至更長)才出現,故又稱延遲裂紋。
劃擦法:先將焊條末端對準焊件,然后將焊條在焊件表面劃擦一下,當電弧引然后趁金屬還沒有開始大量熔化的一瞬間,立即使焊條末端與被焊表面的距離維持在2~4mm的距離,電弧就能穩(wěn)定地燃燒。
應用:主要用于重型機械制造業(yè)中,制造鍛-焊結構件和鑄-焊結構件,如重型機床的機座、高壓鍋爐等,焊件厚度一般為40~450mm,材料為碳鋼、低合金鋼、不銹鋼等。
高熱輸入窄間隙焊,主要用于普通碳鋼,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一般焊絲直經為2.4——4.8mm,采用大電流;由于直流反極性易造成梨形熔深而產生裂紋,為此使用直流正接或脈沖電流焊接法,能獲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受干伸長限制,板厚小于40mm且只能平焊;如果板厚超過40mm,則也應該采用導電嘴深入到間隙中去的結構,同時間隙增大至11——15mm。在橫向和高度方向的跟蹤系統(tǒng),目前以接觸式的機城——電氣系統(tǒng)傳感器為主。
一般來說,焊接是一種利用加熱或加壓的方式接合金屬或其他熱塑性塑料,在焊接接頭處形成冶金結合,使之連接為整體的工藝技術。相互連接的材料可以是同種金屬,也可能是異種金屬,甚至是金屬和陶瓷。
焊前和焊后的控制措施大多需要專用的工藝裝備,在生產過程中增加了一道工序,并且受工件具體結構的影響,同時結合焊接過程中一些工藝措施進行控制:(1)、預先反變形(2)、銅板墊塊散熱法;(3)、錘擊或碾壓焊縫釋放應力;
電焊工安全培訓內容1.電焊機外殼,必須接地良好,其電源的拆裝應由電工進行。2.電焊機要設單獨的開關,開關應放在防雨的閘箱內,拉合時應戴好手套側向操作。 3.焊鉗與把線必須絕緣良好,連接牢固,更換焊條應戴好手套,在潮濕地點工作,應站在絕緣板或木板上。
酸性焊條接引弧時可稍將電弧拉長,對坡口根部進行預熱,然后壓低電弧進行正常焊接。堿性焊條則由于藥皮特性對根部熔透有利,不需采用酸性焊條的引弧方式,但不要直接引弧,應在坡口前端一距離引弧后,迅速拉回起焊端,并壓低電弧進行焊接。
據說男人學會一項技術會讓所有人眼前一亮,你猜到是什么技能了嗎?沒錯,就是電焊。焊工培訓學校在這里告訴你們,想要學會如此閃亮的技能,焊工培訓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們還須牢記電焊工的安全施工細則。
在焊接過程中無論加熱與否,均需要加壓的焊接方法。常見的壓焊有電阻焊、摩擦焊、冷壓焊、擴散焊、爆炸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