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6-10 01:07:02 瀏覽次數(shù):667 返回列表
氫氧焰的溫度可高達2500——3000℃,就連熔點很高的石英(熔點在1715℃)也能在氫氧焰灼燒下熔融。因此,氫氧焰可以用來加工石英制品C2H2焰和HO焰的適用場合是不一樣的,HO焰的O具有強氧化性,有些情況下為了防止金屬在焊接時被氧化是不用HO焰的。相反,C2H2中-1價的C具有還原性,用C2H2焰不但可以焊接金屬,還可以用C2H2做保護氣,防止空氣中的O氧化被焊接的金屬。
問題一:什么是電???自動變光電焊帽能防止電弧對眼睛的傷害嗎?答:電弧是在焊接過程中眼睛較不愿意直接接觸到的。電弧釋放的幾種射線包括:紫外線、紅外線和高強度的可見光。紫外線和紅外線會對人的眼睛造成較久性的傷害;
去培訓學校學習電焊技術能保證學會真技術嗎,學員在校強化市場需求熱的氣焊、氣割技術,熟練不銹鋼焊,無色、有色金屬焊接實用焊接方法。各類鋼管板焊材全部具有,焊接焊條不限量讓學員充分練習。
管狀焊絲電弧焊除具有上述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的優(yōu)點外,由于管內焊劑的作用,使之在冶金上更具優(yōu)點。管狀焊絲電弧焊可以應用于大多數(shù)黑色金屬各種接頭的焊接。管狀焊絲電弧焊在一些工業(yè)先進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
一、檢查焊機輸出接線規(guī)范、牢固,并且出線方向向下接近垂直,與水平夾角須大于70°。二、檢查焊機電源、母材接地良好、規(guī)范;檢查電纜連接處要可靠絕緣,用膠帶包扎好;電源線、焊接電纜與電焊機的接線處屏護罩是否完好;
焊條沿焊接方向的移動速度,即手弧焊的焊接速度。太快時,電弧來不及熔化中夠的焊條和母材,造成焊縫斷面太小以及容易形成末焊透等缺陷;太慢時,熔化金屬堆積過多,加大了焊縫斷面,并且使焊件加熱溫度過高,薄件則容易形成末焊透等缺陷;太慢時,熔化金屬堆積過多,加大了焊縫斷面,并且使焊件加熱溫度過高,薄件則容易燒穿。
焊接時外觀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儀器,從工件表面可以發(fā)現(xiàn)的缺陷。常見的外觀缺陷有咬邊、焊瘤、凹陷及焊接變形等,有時還有表面氣孔和表面裂紋。單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焊前預熱:X70鋼級較高,有較強的裂紋傾向,根焊前必須進行預熱,將坡口及周圍加熱到80~120℃,方可進行根焊。 根焊:采用E6010纖維素下向焊,雙人組合從管頂起焊。起焊點從頂點超過中心線5mm~8mm處起焊,從坡口表面上引弧,然后將電弧引至坡口根部,待鈍邊熔透后沿焊縫直拖向下。
除焊縫中間接頭時可不清理焊渣外,其余接頭前,必須先將需接頭處的焊渣清除掉,否則接不好焊縫的接頭,必要時可將需接頭處先打磨成斜面后再接頭。
咬邊的預防:矯正操作姿勢,選用合理的規(guī)范,采用良好的運條方式都會有利于消除咬邊。焊角焊縫時,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邊。
成本低:經(jīng)綜合測定,發(fā)現(xiàn)氬電聯(lián)焊比手工電弧焊可以降低施工綜合成本10%——20%,比氬弧焊可以降低施工綜合成本5%——15%,而且焊口成型好,返修率低,降低了綜合成本。
效率高:同一焊工采用氬電聯(lián)焊工藝和手工電弧焊工藝焊接同樣的焊口,氬電聯(lián)焊工藝的焊接效率是手工電弧焊的2——4倍,是氬弧焊的1——2倍,明顯縮短工期。
焊縫金屬溶解過多的氫氣熔池金屬內溶解的氫氣量,在結晶時超過它們的較大溶解度,焊縫金屬內不可避免的生成氣孔。這氣孔是由氫氣所引起。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當焊前的準備工作做好以后,二氧化碳氣體內所含的水汽(即純度不合格的二氧化碳氣體),是引起焊縫金屬形成氣孔的主要原因。
可燃氣:乙炔、液化石油氣等。以乙炔為例,其在氧氣中燃燒時的火焰溫度可達3200℃。氧乙炔火焰有三種: ①中性焰:氧氣與乙炔體積混合比為1~1.2,乙炔充分燃燒,適合焊接碳鋼和非鐵合金。②碳性焰:氧氣和乙炔體積混合比小于1,乙炔過剩,適用于焊接高碳鋼、鑄鐵和高速鋼。③氧化焰:氧氣與乙炔體積混合比大于1.2,氧氣過剩,適用于黃銅和青銅的釬焊。
焊縫收弧時要保證熔池內部的氣體充分排出,并防止因收弧太快,熔池暴露造成空氣侵入,從而產生冷縮孔、內部氣孔等缺陷。
臭氧和氮氧化物氬弧焊時,弧柱溫度高。紫外線輻射強度遠大于一般電弧焊,因此在焊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臭氧和氧氮化物;尤其臭氧其濃度遠遠超出參考衛(wèi)生標準。如不采取有效通風措施,這些氣體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是氬弧焊較主要的有害因素。
改善電焊工作業(yè)場所的通風狀況, 通風方式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其中機械通風是依靠風機產生的壓力來換氣,除塵、排毒效果較好,因而在自然通風較差的室內,封閉的容器內進行焊接時,必須有機械通風措施。
焊接是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先進制造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焊接技術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yè)的密切關注,廣泛應用于機構、冶金、電力、鍋爐和壓力容器。建筑、橋梁、船舶、汽車、電子、航空航天、軍工和軍事裝備等生產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