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嘗試總是比較艱難,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悉之后就能泰然處之,游刃有余。
這樣,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
正如培根所說,談論應當像一片寬廣的田野,人們可以在里面東西行走,而不應當像一條大道,直達家門。
人畢竟不是機器,如果沒有真情實感,場下背得再熟,上了場還是會忘詞兒;而且就算我們背下來了,背涌出來的東西讓人聽著也是味同嚼蠟。
某公司的總經理姓周,某次召開全體員工大會,主持人上臺一緊張就說:“下面歡迎周總理給我們講話。”
◎◎個人經歷 上學的時候,你要在同學面前做報告,本來準備充分的你卻在講臺上呆若木雞,腦子里一片空白。
一次朋友聚會,小如和小軍聊起“花卉”的話題。小如是一個愛花之人,不僅喜歡賞花,自己還在家養(yǎng)了很多花。小如興致勃勃地對小軍說:“前幾天,我到花博會去了,沒想到蘭花的種類有這么多,真是大開眼界?。 ?/p>
有一個才女,在讀初中時,作文極好,而數學極差,幾次考試都不及格。為了父母和老師,她硬生生地把數學題死記硬背了下來。結果三次小考,她的數學都得了滿分。但是數學老師卻并不相信她的成績,不屑地說:“數學蠢材怎么一下子成了數學天才,肯定是作弊了!”這個倔強而又敏感的女孩直言不諱地回答道:“作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也不能這樣侮辱我?!泵鎸@樣的話,老師氣壞了:“好啊!既然你是這么厲害,我倒要看看你的能力!”于是,老師單獨給小女孩發(fā)了一張她根本沒有學過的方程式試題。結果可想而知,她當場吃了鴨蛋。
惠子通過實例說服了梁王,印證了比喻的作用。
一名成功的推銷員很可能在歷經多次失敗之后才建立起說話的勇氣,著名的演說家也是從無數次演說經驗中才掌握演講的技巧,贏得滿堂喝彩。
借勢。
講話如果想要有人聽,需要有一個好平臺讓你發(fā)聲,我們可以尋求更大的平臺,比如春晚,如果能在春晚發(fā)表講話,效果肯定是顯著的。
3.說話要誠實、坦然
記住對方說的話,會讓對方感覺你對他很重視。
充滿熱情與活力的聲音會深深地吸引聽眾,為你的口才增色不少。
為此,當你遇到某些意外情況使對方陷入尷尬境地時,一定要給對方提供“臺階”下,比如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時為對方挽回面子,對方就會對你感激不盡。
科學家曾經對一對孿生姐妹進行過觀察研究。